买房遭遇销售欺诈该如何应对 若购房时被销售欺诈该如何维权
从虚假宣传勾勒的美好蓝图到合同中暗藏的 “陷阱”,从隐瞒房屋的关键缺陷到恶意拖欠交房,这些欺诈行为不仅侵害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更可能让一个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和精神煎熬。当购房的喜悦被欺诈的阴霾笼罩,购房者该如何沉着应对、有效维权,夺回属于自己的公道与损失?本文将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为你详细解析购房销售欺诈的常见情形、即时应对措施以及多种维权途径,助你在遭遇此类困境时能够有据可依、有理可循,顺利走出维权困境。
一、明确购房销售欺诈的常见情形
购房过程中,销售欺诈的表现形式多样,需准确识别:
-
虚假宣传:开发商或销售方通过广告、沙盘、宣传册等方式,对房屋的配套设施(如承诺的学校、医院、地铁站等)、户型面积、房屋质量、绿化率、容积率等进行夸大或虚假描述,实际情况与宣传严重不符。例如,宣传时称小区内将建设大型超市,交房后却改为停车场。
-
隐瞒重要信息:故意隐瞒房屋的不利因素,如房屋存在抵押、查封等权利瑕疵,房屋曾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房屋周边规划有垃圾场、高架桥等可能影响居住的设施,或者房屋的产权年限、土地性质等与实际不符。
-
合同欺诈: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设置不公平条款,或对合同中的重要条款(如付款方式、交房时间、违约责任等)进行虚假解释,诱导购房者签订合同;甚至伪造合同、印章等,骗取购房者的房款。
二、遭遇销售欺诈后的即时应对措施
-
固定证据:一旦发现可能遭遇销售欺诈,要第一时间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包括购房合同、付款凭证(定金、首付款、按揭还款记录等)、宣传资料(广告、沙盘照片、视频、宣传册等)、与销售方的沟通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短信、通话录音等)、房屋现场照片或视频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关键。
-
及时沟通:主动与销售方或开发商进行沟通,明确指出其欺诈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诉求(如退房、赔偿损失等)。在沟通过程中,注意做好记录,可采用书面形式(如函件)进行沟通,要求对方给予明确的书面答复。
三、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在掌握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尝试与销售方或开发商进行协商解决。可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如要求解除购房合同、退还已支付的房款及利息、赔偿因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如装修筹备费用、租房费用等)。协商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发生冲突。若协商达成一致,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协议内容具体、可执行。
四、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
房地产主管部门:若与销售方协商无果,可向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如住建局、房管局等)投诉。投诉时需提交书面材料,详细说明事情的经过、涉及的楼盘、销售方信息、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及相关证据。房地产主管部门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处理,督促开发商或销售方整改。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于虚假宣传等涉及市场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开发商的宣传行为进行监管,对查实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处罚,并可协助购房者维护权益。
-
消费者协会: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会从中调解,帮助购房者与销售方进行沟通协商,促成纠纷的解决。
五、通过仲裁或诉讼维权
-
仲裁:如果购房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且该条款合法有效,购房者可根据仲裁条款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一裁终局的特点,程序相对简便、快捷。在仲裁过程中,需提交相关证据,由仲裁机构作出裁决。
-
诉讼:若没有仲裁条款或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购房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途径,购房者可以请求法院判决解除购房合同、退还房款、赔偿损失等。在诉讼过程中,要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交起诉状、证据材料等,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六、维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时效问题:要注意维权的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欺诈行为产生的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
寻求专业帮助:购房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购房者可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维权途径,由律师协助处理相关事宜,提高维权的成功率。
-
理性维权:在维权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采取过激行为(如闹事、堵门等),以免触犯法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通过合法途径,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