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进社区宣传海报,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2022年1月1日开始的?

民法典进社区宣传海报,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2022年1月1日开始的?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便开始组织起草《民法典》,历时66年,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第13届全国人大会表决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不仅是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开启了“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你的出生、读书、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儿育女、分家析产、安享晚年,总之从生到死所经历的所有事情,全都被这本法典既约束着,也保护着。

《民法典》以基本法的形式,影响着每个公民的民事行为。理性中传递温情,规则中传递价值。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让我们热烈庆祝《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法典进社区宣传海报,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2022年1月1日开始的?

民法典立法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立法历程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新增离婚冷静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民法典1024条怎么规定的?

这个问题的参考答案: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内容是:

【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关于名誉权的相关规定,还有: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名誉权的限制】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合理核实义务的认定因素】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作品侵害名誉权】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二十八条 【媒体报道内容失实侵害名誉权的补救】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二十九条 【信用评价】民事主体可以依法查询自己的信用评价;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评价人应当及时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三十条 【民事主体与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如何看待民法典给国民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法典的出现,其根本目的是对当今社会国民的约束,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它的出现不同于宪法但又离不开宪法。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将之前的相关法律进行了细分,将人民在当今社会上遇到的各种矛盾纠纷进行了更加精准的处理,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体现出法的公平公正。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民法典的出现也反应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快速的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法只能起到对人的约束,一个国家想要快速高效高质量的发展,其根源还在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在不断缩小国民之间的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国民之间的文化素养;法便不在是法,国民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也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大同世界。

民法典宣传开场白?

民法典宣传: 民法典 让生活更美好 ,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心里 ,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民法典 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包含律师委托代理合同的词条
下一篇 民法典总则新增的亮点,民法典继承篇六大亮点?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民法典进社区宣传海报,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2022年1月1日开始的?

民法典进社区宣传海报,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2022年1月1日开始的?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便开始组织起草《民法典》,历时66年,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第13届全国人大会表决...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