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时恐吓对方是否违法 离婚纠纷中威胁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2025-07-23 法律法规

婚姻关系的解除本应在法律框架下理性进行,但现实中,部分人在起诉离婚时却选择以恐吓、威胁的方式应对,试图阻挠离婚进程或达成不正当目的。那么,起诉离婚时恐吓对方是否违法?离婚纠纷中的威胁行为又是否触犯法律?答案是明确的:此类行为不仅违背了婚姻自由与人格尊严的法律原则,更在多个法律层面构成违法,严重时甚至可能涉嫌犯罪。

起诉离婚时恐吓对方是否违法 离婚纠纷中威胁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一、离婚纠纷中威胁行为的法律界定​
在离婚纠纷里,威胁行为有着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成员之间以经常性恐吓等方式实施的精神侵害行为,被认定为家庭暴力。例如,在广东的一起案件中,张女士与陆某感情不合分居后起诉离婚,陆某多次扬言 “你不撤案大家都别想活在这个世界上” 等话语,此类行为便符合该法律对家庭暴力中威胁行为的界定。这种威胁不仅给对方造成精神上的恐惧,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从法律条文的严谨性来看,“经常性” 强调了行为的反复性,并非偶尔一次的言语过激;“恐吓” 涵盖了以伤害生命、身体、名誉等相要挟的各类言辞或行为表现,这为判断离婚纠纷中的威胁行为提供了清晰的法律准则。​


二、起诉离婚时恐吓行为的具体违法情形​
言语威胁与骚扰:起诉离婚过程中,一方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频繁向另一方发送威胁性语言,如 “我会让你后悔离婚”“你别想顺利离开这个家” 等,这种行为侵犯了对方的人格尊严和精神安宁权。像重庆的吴某,在离婚诉讼期间,其丈夫朱某通过微信持续对她进行辱骂、威胁,此类言语上的攻击严重影响了吴某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对其合法权益的侵害,违反了《民法典》中关于公民人身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
行为威胁与暴力胁迫:若一方采取跟踪、堵截、在对方住所或工作场所闹事等行为,给对方造成现实的人身安全威胁,同样属于违法情形。例如,江西的朱某在妻子起诉离婚后,手持铁锤当众威胁妻子,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时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相关罪名,如寻衅滋事罪或故意伤害罪等,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家庭的安宁环境。​


三、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民事责任承担:实施恐吓行为的一方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对受害者精神损害的赔偿。法院在判决时,会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综合考虑恐吓行为的情节、持续时间、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程度等因素,判定赔偿金额。同时,在财产分割上,恐吓方可能因这种过错行为而少分财产,以此对其进行惩戒,保障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遭受恐吓的一方可依据《反家庭暴力法》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在受理申请后,若认定情况属实,会及时签发保护令,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威胁、骚扰、跟踪等行为。例如,香洲法院在审理小丽与张某的离婚案件中,鉴于张某对小丽的多次威胁行为,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若被申请人违反保护令,将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全国首例因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被以拒执罪判处刑罚的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受害者的人身安全。​
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追究:对于情节较轻的恐吓行为,公安机关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为人处以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而当恐吓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如造成对方身体伤害或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时,将依据《刑法》相关条款,以故意伤害罪、侮辱罪、诽谤罪等罪名追究刑事责任,让违法者为其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彰显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夫妻打架动手离婚怎么判 结婚吵架家暴离婚怎么判
下一篇 侵犯知识产权是民事还是刑事 侵犯知识产权是犯罪行为吗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起诉离婚时恐吓对方是否违法 离婚纠纷中威胁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婚姻关系的解除本应在法律框架下理性进行,但现实中,部分人在起诉离婚时却选择以恐吓、威胁的方式应对,试图阻挠离婚进程或达成不正当目的。那么,起诉离婚时恐吓对方是否违...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