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扣押证件违反了哪些具体法律条款 如何处理被公司扣押的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是约束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关键法条,它明确划定了红线:“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这里所提及的 “其他证件”,虽未逐一列举,但从立法本意和实践应用来看,涵盖了劳动者的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等各类与劳动就业紧密相关的证件。这些证件是劳动者个人能力和资质的证明,如同公民的 “职场名片”,其所有权和合法持有权归劳动者所有。公司扣押此类证件,本质上是对劳动者财产权和就业权益的双重侵犯,破坏了劳动力市场公平、自由的交易规则。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进一步明确了公司违法扣押证件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此条款赋予了劳动行政部门执法权力,对违法公司进行干预和惩处,旨在通过公权力的介入,矫正公司的不法行为,恢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彰显了法律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决心,警示用人单位不可触碰法律底线。
面对公司扣押证件的多元处理策略
借助工会力量协调:许多公司内部设有工会组织,工会作为劳动者的 “娘家人”,肩负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当劳动者发现证件被公司扣押时,可以向本公司工会反映情况。工会工作人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协调。工会以其中立、专业且代表职工利益的立场,在公司内部搭建起对话桥梁,促使公司认识到扣押证件行为的违法性和不合理性,从而主动归还证件。例如,某大型企业的员工小李,入职后公司扣押了他的职业资格证,小李向工会求助。工会了解情况后,约谈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通过摆事实、讲法律,最终公司在一周内将证件归还给小李。
申请劳动仲裁:若公司拒绝通过协商、工会协调等途径归还证件,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的特点。劳动者需准备好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公司扣押证件事实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入职登记表、工资发放记录、与公司沟通要求归还证件的聊天记录或邮件等。仲裁机构受理后,会组织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一旦仲裁裁决公司归还证件,公司必须执行,否则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例如,小张所在的公司在他离职后扣押其学历证,小张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庭依据小张提供的证据,裁决公司限期归还证件,并对小张因证件被扣押导致求职受阻的损失进行适当赔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