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扣押他人证件是否违法 证件被他人扣押如何维权
身份证、驾驶证、毕业证等证件是公民身份的重要证明,更是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通行证”—— 办理银行业务需要身份证,驾车出行依赖驾驶证,求职入职常需出示毕业证。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可能遭遇证件被他人私自扣押的情况:有的是房东以 “押金未清” 为由扣下身份证,有的是企业用 “暂存备案” 名义收走员工证件。
一、私自扣押他人证件为何违法
在我国,公民的身份证件等各类证件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个人属性。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属于违法行为,会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若有违法所得,将被没收。这是因为证件作为公民身份识别、参与社会活动、行使合法权益的关键凭证,其合法持有权归属于证件所有者本人。私自扣押他人证件,侵犯了公民对自身证件的绝对支配权,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所维护的权益平衡。例如,身份证对于公民办理银行业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各类社会登记等活动必不可少,一旦被扣押,公民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行使将受到极大阻碍,所以法律严禁此类行为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哪些常见场景易发生证件被扣押
劳动雇佣场景:部分企业老板或雇主为了限制员工离职或确保员工能持续为其工作,会采取扣押员工身份证、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等证件的不当手段。比如一些小型加工厂,老板担心员工突然辞职导致生产线人手不足,便扣押员工的身份证件,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中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的规定。
中介服务场景:房产中介、劳务中介等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可能会以各种借口扣押客户的证件。例如房屋租赁中介,有的会要求租客将身份证原件交由其保管,声称用于办理相关手续,实则可能存在非法利用租客身份信息或限制租客自由选择其他房源的不良企图,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明确禁止此类非法扣押行为。
个人纠纷场景:在民间借贷、合作经营等个人之间的经济往来或合作中,若产生纠纷,一方可能会出于迫使对方妥协、保障自身利益等不合理目的,私自扣押另一方的相关证件。比如甲乙两人合伙做生意,后因利润分配产生矛盾,甲便扣押了乙的营业执照副本,试图以此迫使乙接受其不合理的分配方案,这同样属于违法的证件扣押行为。
三、证件被他人扣押后的维权途径
协商沟通:当发现自己的证件被他人扣押时,首先可以尝试与扣押方进行平和、理性的沟通。明确告知对方其扣押证件的行为是违法的,要求其立即归还证件。在沟通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后续维权的重要证据。例如,员工发现老板扣押自己的学历证,可先找到老板,以法律规定为依据,诚恳地说明其行为不当,要求老板归还证件,并在交谈过程中使用手机录音功能留存对话内容。
向相关部门求助:
劳动监察部门:如果证件是被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退还劳动者证件。例如,员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公司扣押其职业资格证,劳动监察大队在接到投诉后,会依法展开调查,若查证属实,将责令公司立即归还证件,同时可能对公司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公安机关:若是被其他个人或组织非法扣押证件,当事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扣押行为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可能对扣押者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如警告、罚款、拘留等。比如,租客发现房屋中介扣押自己的身份证,向公安机关报案后,警方会对中介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维护租客的合法权益。
提起民事诉讼:若通过协商和向相关部门求助都无法解决问题,证件所有者可依据收集到的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请求中,不仅可以要求扣押方返还证件,还可以主张因证件被扣押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赔偿,如因无法及时出示证件导致业务无法办理而产生的误工损失、交通费用等。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各项程序,按照法律规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