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会立案吗 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标准
在生活中,非法行医现象时有发生,它不仅严重威胁着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还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不少人在发现身边存在非法行医行为时,会第一时间想到向公安局报案,可心中难免犯嘀咕:非法行医公安局会立案吗?事实上,公安局是否立案,关键要看该非法行医行为是否达到了法律规定的立案标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标准究竟是怎样的。

一、非法行医案件的管辖与立案启动主体
非法行医案件并非全部由公安局直接立案,其管辖存在一定的分工。一般来说,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非法行医行为,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处罚,如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罚款等。而当非法行医行为涉嫌构成犯罪时,公安机关则会依法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立案的启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非法行医行为涉嫌犯罪,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二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控告、举报,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二、非法行医罪立案的核心情形与具体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标准包含多种情形,除了常见的造成人身伤害等情况外,还有以下关键标准:
多次非法行医且屡教不改: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在被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行政处罚后,仍多次实施非法行医行为,严重扰乱医疗管理秩序的,公安机关应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非法行医涉及特殊人群: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实施非法行医行为,由于这些人群身体较为脆弱,非法行医行为对他们的生命健康构成更大威胁,即使未造成严重后果,也可能达到立案标准。
利用虚假宣传进行非法行医:通过虚假广告、夸大疗效等方式吸引患者,开展非法行医活动,骗取患者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延误治疗等不良影响的,公安机关会依法立案。
三、非法行医与合法医疗行为、医疗差错的界限
明确非法行医与其他相关行为的界限,有助于准确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标准。
合法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后,按照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进行的诊疗活动。而非法行医的核心在于行为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擅自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差错则是指医务人员在合法执业过程中,因过失导致患者受到损害,但医务人员具备相应执业资格,这与非法行医有着本质区别。非法行医行为人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执业资格,其行为本身就具有违法性,而医疗差错是在合法执业前提下出现的过失行为。
四、非法行医立案后的处理流程
公安机关对非法行医案件立案后,会进行全面的侦查工作,收集相关证据,包括行为人非法行医的场所、药品器械、患者的陈述、证人证言等。
侦查终结后,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会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若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会撤销案件,并将相关情况通知报案人或移送的行政部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