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欠钱不还多久可申请强制执行 欠钱起诉后强制执行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当借钱给他人却遭遇拖欠不还时,通过法律诉讼追讨欠款是许多人的选择。但胜诉之后,欠款人仍不履行还款义务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强制执行的问题。那么,起诉欠钱不还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在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又会采取哪些具体的方式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呢?
一、起诉欠钱不还后多久可申请强制执行
(一)判决生效时间决定申请起点
一审判决:一般情况下,一审民事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有 15 天的上诉期。若在这 15 天内,双方均未提起上诉,那么 15 天后该判决书正式生效,此时若债务人未按判决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即可着手准备申请强制执行。例如,甲起诉乙还钱,一审判决于 5 月 1 日送达双方,若甲、乙在 5 月 16 日前都未上诉,5 月 16 日判决生效,若乙未还款,甲从这天起就可考虑申请强制执行。
二审判决: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二审判决作出后立即生效。所以,一旦拿到二审判决书,且债务人未履行还款责任,债权人无需等待额外时间,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假设丙与丁的债务纠纷经二审审理,二审判决于 6 月 10 日作出,那么从 6 月 10 日起,若丁不还钱,丙就可申请强制执行。
(二)申请执行的时效限制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该期间的计算方式如下:
有明确履行期限的法律文书: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比如,法院判决书明确债务人需在判决生效后 30 日内还款,那么申请执行的二年时效从判决生效后的第 31 日开始计算。
分期履行的法律文书: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例如,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债务人分三期还款,分别在 1 月 1 日、3 月 1 日、5 月 1 日各还一部分,若债务人未履行,申请执行时效从 5 月 2 日起算二年。
未规定履行期间的法律文书: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若法律文书未明确还款时间,一旦生效,债权人就应在二年内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二年期间,若出现法定事由,如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时效会发生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但如果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二、欠钱起诉后强制执行的具体方式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查询: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会通过专门的系统,如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网络查询系统,对被执行人在各大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进行全面查询,了解其存款余额情况。
冻结: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存款,法院会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冻结被执行人的账户资金。冻结期间,被执行人无法动用被冻结的款项,冻结金额以满足债权及相关费用为限。例如,债权人债权为 10 万元,法院可冻结被执行人账户中 10 万元及相应利息、执行费用等金额的资金。
划拨:在完成冻结程序后,若被执行人仍不履行还款义务,法院可直接将冻结的款项划拨至法院指定账户,再由法院转交给申请执行人,以实现债权。比如,法院冻结了被执行人在某银行账户中的 12 万元,扣除执行费用等相关费用后,将剩余款项划拨给债权人。
(二)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
适用范围:主要针对被执行人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情况,如工资、奖金、租金收入、股息红利等。
操作方式:法院会向被执行人的收入支付单位,如工作单位、租金支付方、股份公司等,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和执行裁定书。以工资为例,被执行人所在单位收到通知后,需按照要求每月在发放工资时,扣留一定比例的金额,一般会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后,将剩余部分交由法院用于偿还债务。例如,被执行人每月工资 8000 元,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 2000 元,法院可能裁定每月扣留 4000 元用于还债。
(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查封、扣押:
不动产查封:对于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等不动产,法院会到不动产登记部门办理查封登记手续,限制其交易、抵押等处分行为。查封期间,被执行人虽仍占有房产,但不能进行产权变更等操作。比如,法院查封被执行人的一套住房,在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查封备案,该房屋在查封期间无法正常买卖。
动产扣押:对于车辆、机器设备等动产,法院会采取实际扣押措施,将动产转移至法院指定地点或委托第三方保管。例如,法院扣押被执行人的车辆,会将车辆开到指定停车场,并贴上封条,被执行人无法再使用该车辆。
拍卖、变卖:
拍卖:法院通常会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如淘宝网司法拍卖、京东网司法拍卖等,对查封、扣押的财产进行公开拍卖。拍卖前,会对财产进行评估,确定起拍价。第一次拍卖若流拍,一般会降价再次拍卖。例如,一套房产第一次拍卖起拍价为 100 万元,无人竞拍流拍后,第二次拍卖可能降价至 80 万元再次拍卖。
变卖:若拍卖多次流拍,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对财产进行变卖。变卖价格一般参考最后一次拍卖的保留价,变卖期一般为 60 天。若变卖成功,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务。
(四)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
限制对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限制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若被执行人为单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也可能受到限制。
限制内容:被限制高消费的被执行人不得有以下行为:
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旅游、度假;
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乘坐 G 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五)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纳入条件: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信用惩戒后果:列入黑名单的失信被执行人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会受到限制,如不能贷款、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员工招录时受到人事录用限制、不能参加招投标项目等,通过信用惩戒促使其履行还款义务。
(六)司法拘留
适用情形: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例如,被执行人明明有存款却故意转移,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工作,法院可对其进行司法拘留。
拘留期限:司法拘留的期限一般为 15 日以下,通过限制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对其形成威慑,促使其履行还款义务。但需注意,司法拘留不能连续适用,若被执行人仍不履行,法院可根据情况采取其他执行措施或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追究刑事责任
罪名及构成:若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刑法》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例如,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处罚措施:一旦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执行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通过刑事手段,严厉打击恶意逃避执行的行为,维护司法权威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