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时效是多久之内
继承是指个体因死亡而财产权利和义务权利依法转移给其继承人的法律行为。在继承中,法定继承是一种基于法律规定的继承方式,其中涉及到一定的时效性问题。法定继承时效即继承权利的行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超过规定的时效期限,可能导致继承权的丧失。那么,究竟法定继承有多久的时效期限呢?以下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财产继承时效多久
在法律上,财产继承没有明确的时效期限。财产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其财产权利和义务权利依法转移给继承人的法律过程。继承人在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的情况下,享有对被继承财产的继承权。
第一,对受遗赠人接受遗产期限作了规制。《民法典》第1124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二,对继承权受到侵害请求法院保护的期限作了规制。《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财产继承的时效性更多地与遗产的管理、分配、登记等程序有关,而不是继承权本身的时效。一旦继承权确立,继承人可以在合法的程序下行使继承权。然而,继承人在享有继承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包括办理继承登记、办理遗产分割等手续,这些程序有一定的时效性。
二、遗产继承诉讼时效有多久
1.提起诉讼的期限:
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如果自继承权开始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即继承人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内没有行使继承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再提起诉讼。
2.调解期间的处理:
如果继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内,正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那么在调解期间,诉讼时效被中止。这意味着继承人可以等待调解结果,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3.诉讼时效的中断:
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被中断。这表示一旦继承人通过法律途径启动诉讼程序,诉讼时效将被暂停,不再继续计算。
4.知晓时效期限的规定:
在继承开始之日起的第18年后至第20年期间内,继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的情况下,其提起诉讼的权利应当在继承开始之日起的20年之内行使。超过20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诉讼。这一规定强调了对继承人及时行使继承权的要求。
三、我国关于遗产继承税的规定
(一)有遗嘱执行人的,为遗嘱执行人;
(二)无遗嘱执行人的,为继承人及受赠人;
(三)无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及受赠人的,为依法选定的遗产管理人。遗产税的纳税义务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时,其纳税义务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履行。
以上便是关于【法定继承时效是多久之内】的相关介绍,感谢你的查看,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更多支持,欢迎添加微信yiqingsu2021,喜欢本文的小伙伴们可以持续关注六尺法务网网站哦。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