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诬陷的简单介绍

2023-03-13 法务资讯 民法典

民法典诽谤污蔑罪的立案标准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民法典诬告他人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

在当今社会,人言可畏,有时会因为编造的一个谎言而犯罪,诬告他人按情节严重的可追求其刑事责任。诬告人的动机是非富多彩,但不管诬告人的动机是什么,都不会对最终的判定结果有任何的影响。但是,有的时候诬告他人的行为并不一定会构成犯罪,有时仅仅是违法法律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九百九十一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第一千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诬陷别人偷窃,在法律上需要负什么责任

诬陷偷盗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是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情节严重也可能触犯刑法。

【法律分析】

诬陷别人偷窃,在法律上需要负民事责任,甚至会负刑事责任。同时,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主要就是给当事人恢复名誉,消除造成的一切恶劣影响,给被侵权人赔礼道歉,就名誉侵权行为进行赔偿,所以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基本上都是民事责任,不管是通过哪种形式侵犯我们的名誉的,维护名誉权的方法一般都是提起民事诉讼。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七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十五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民法典诬陷的简单介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民法典型(民法典型合同)
下一篇 朋友开我车发生车祸谁来承担(朋友开我的车出车祸谁负责)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民法典诬陷的简单介绍

民法典诽谤污蔑罪的立案标准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