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国籍(国籍法是国内法)

2023-02-13 法律资讯 民法典

关于民法典的知识

《民法典》没有像《民法通则》那样使用“公民”或“公民(自然人)”的表述,而是直接通篇使用了“自然人”的表述,这说明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民法典也能发挥法律的调整作用。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司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分为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七编,共计1947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法典变更国籍是否影响婚姻效力

影响婚姻效力的事由只包括离婚,所以变更国籍并不会影响婚姻效力。

《婚姻法》第三十一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民法典国籍(国籍法是国内法)

民法典对于法人类型的区分首次采用什么三分法

民法典对于法人类型的区分首次采用三分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法人有三类: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法人的种类:

1、公法人和私法人,以法人设立所依据的法律为标准,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

凡依据公法规范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凡依据私法规范所设立的法人,为私法人。区分公法人和私法人的意义在于决定其设立的准据法和不同的诉讼管辖。

2、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以法人成立的基础为标准,私法人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社团法人,为由两个以上成员的结合而取得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组织体,其成立基础在于人。财团法人,指有一定目的的财产的集合而取得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法人,其成立基础在于财产。

3、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以法人的目的为标准,可将法人分为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

营利法人的目的在于营利,所谓营利,指积极的营利并将所得利益分配给其成员,如果仅仅法人自身营利,但不将所得利益分配给其成员,只是作为自身发展经费,则不属于营利法人。

4、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依法人的国籍可以将其分为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具有本国国籍的法人为本国法人,不具有本国国籍的法人为外国法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四条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订立的合同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

外籍人员加入中国国籍 该如何取名 是否应遵循民法典原则

以护照上的对应中文翻译或者原文为准,或者令取一个中文名。应遵循民法典原则。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全世界范围内,其中就有中国,拥有身份证,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证件。而世界上很多国家其实是没有类似中国这种能够证明身份、户籍等的身份证或者户口本的。中国实行的是户籍制度,其特点就在于,作为中国公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户口,户口本上还有整个家庭的成员情况,还包括姓名、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关系、民族、家庭住址等等详细的身份介绍。并且每个成年人都有身份证,每个人的身份证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中国国籍是世界上最难加入的,不过有许多真心想要留在中国的精英外籍人成功入了中国国籍,他们也就会拥有一张身份证,包含着他们的个人信息。

民法典1033条是怎么规定的?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的一般规定。

拓展资料

【条文理解】

本条是关于自然人可以用遗嘱的形式处分个人财产的规定。自然人可以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是自然人根据其意志在生前对其个人合法财产做出死后安排的一般规定。

本条源于《继承法》第16条,有四点修改:一是把原条文中的“公民”改为“自然人”。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使用“公民”,但一直有争论。2017年通过的《民法总则》中已经将公民的概念删除,只保留了自然人的概念。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统一使用“自然人”。二是为了法律用语更加规范,把原条文中的“赠给”修改为“赠与”。三是受遗赠人的范围增加了“组织”。四是增加“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本条第1款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从立法上确认了遗嘱自由,体现了对个人合法财产的保护。当然,遗嘱自由并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遗嘱,是指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此有关的事务并于死亡后发生效力的单方的民事行为。遗嘱作为一种法律行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遗嘱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只要有遗嘱人自己的意思表示,遗嘱即可成立,不论遗嘱中涉及的相对人何时知道遗嘱的内容,遗嘱都是自被继承人死亡时生效的。正因如此,在遗嘱生效前的任一时刻,遗嘱人都可以自己的意思变更或者撤回遗嘱。第二,遗嘱是遗嘱人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对自己财产所作的处分行为,只能由遗嘱人自己独立自主地作出,不能由他人的意思辅助或者代理。为保证遗嘱体现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设立遗嘱不适用代理制度,由代理人代理设立的遗嘱是无效的。第三,遗嘱是死因法律行为,即遗嘱必须是在遗嘱人死亡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在遗嘱人死亡后才生效。要注意,遗嘱的有效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有效指的是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为法律所认可。生效指的是遗嘱产生法律效力,可以依照遗嘱来处理遗产。第四,遗嘱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遗嘱虽为遗嘱人单方的意思表示,但不能由当事人自行决定采取何种形式。自然人所订立的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遗嘱形式,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是无效的遗嘱,不能发生遗嘱继承的效力。

本条第1款明确了遗嘱人用遗嘱形式处分的只能是“个人财产”。即遗嘱只能处分遗嘱人有权处分的财产,即遗产。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带来的财产权益形态日趋多样化的现实,《民法典》第1122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至于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一般来讲,也是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来处理的,具体还需注意其他法律中有无禁止性或限制性的规定。

本条第1款还规定了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是指遗嘱人在遗嘱中指定的,于遗嘱生效后,有权按照遗嘱人的意愿来执行遗嘱内容的人。遗嘱因于遗嘱人死亡后才能发生效力,因此遗嘱人自己不能执行遗嘱,而须由他人来执行。遗嘱的执行直接涉及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因此遗嘱执行人应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担任遗嘱执行人的资格。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指定一位或数位执行人,以便于实现其遗嘱目的。遗嘱中指定的遗嘱执行人既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民法典生活影响(民法典对我们的生活影响)
下一篇 民法典短片(民法典动画片)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民法典国籍(国籍法是国内法)

关于民法典的知识 《民法典》没有像《民法通则》那样使用“公民”或“公民(自然人)”的表述,而是直接通篇使用了“自然人”的表述,这说明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民法典也能...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