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侵权 >>

新土改(新土改政策2020)

2023-01-31 法律资讯 侵权

08年的土改主要内容是什么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闭幕,新土改的信号已经准确无误的向全社会释放出来,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争论。基层干部认为新土改要先做好三个基础工作。

一是农民亟需系统地普及法律知识。以土地自由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新土改,一旦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农村面貌必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变化,身处其中的主体——农民,如果不懂法,不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那将给新土改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简单地说,新土改的系列法律法规、合同法、产品交易法、税费相关法(农业生产虽然不缴税了,但农民从事商业生产还是会跟税费打交道,这点对农场主尤其突出)等经济方面的法律需要首先普及。此外,新土改后更需要一个民主的氛围,关于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相关法律,也应该特别重视。

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农场经营可能大大解放生产力,但也可能给农民带来巨大的风险。对于农民而言,只要城乡两元制度不改变,土地就永远都是他们的命根子,一旦失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将引发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新土改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依托。

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民的再教育体系。新土改对农民的改变,无非是两种,要么成为农场主,要么转让土地投入到其他第二第三产业。无论是哪种情况,依靠现在农民群体掌握的那点知识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主动出来,对农民群体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再教育。农场主需要懂经营、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而土地的转让者也不可能一辈子出卖劳动力,他们需要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

基层干部认为,新土改的制度设计固然重要,但这三项基础工作也不可小视,它们很可能是觉得新土改成败的关键所在,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新土改(新土改政策2020)

简述中国近十年来的土地改革内容 影响及意义

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五大历程

历程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提出并主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3年开始在全国广大农村全面推行。到1983年底,98%左右的农户都实行了包干到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7%左右,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历程5:“新土改”允许土地流转

改革开发30年后,2008年10月1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盘点:各地探索土地流转

尽管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考察安徽小岗村定调新土改方向——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然而自从有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土地流转就在悄然进行。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正悄然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农业、走出农村,有的农民就把土地或转让或转包或转租给别人。

有数据表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农地流转量仅占承包地总量的1-2%,90年代末达到4%左右,现在已经达5-6%。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省,则高达30%左右。

在新一轮的土地改革进程中,各地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产生了很多新鲜事物,并总结了不同的模式。比如,小岗村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甘肃成立首个土地股份合作社,福建三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贷款,温州通过创新耕地流转模式稳定粮食生产,天津则推行宅基地换房。

国务院批准重庆、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地在不同程度试点土地流转。

成都市从2008年开始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立国内第一家产权交易所,并形成了多种相对成熟的土地流转模式,比如:红砂村的土地租赁模式,龙华村的集中经营开发模式,汤营村的土地入股“股权+红利+工资”的模式,蒲江县通过龙头企业土地转包模式等。

重庆在土地改革领域大胆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自愿交回等,并创造了土地换社保的九龙坡模式。九龙坡区凡拥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又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以申报为城镇居民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就业扶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所采取的土地政策主要是减租减息。

它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

同时,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理负担政策,提高了贫苦农民的斗志,开始打破了农村基层政权由地主富农霸占的局面。

扩展资料:

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五大历程:

历程1: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建国之初,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而且对拥有的土地“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历程2: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

1954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收回土地所有权。被誉为“三大改造”之一的农业改造,目的是要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农民个人直接所有的土地,也从土地无偿入股、统一经营,发展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历程3:集体所有→三级集体所有

1957年-1978年,“三级所有”的土地改革。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国内农业供给相对有限,所以又一次进行土地改革。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土地属于三级集体所有,即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农村生产小队三级所有。

社员集体在公有土地上统一生产和劳动,社员没有任何私有土地,彻底消灭了私有制。这一阶段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彻底被收回的阶段。

历程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提出并主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3年开始在全国广大农村全面推行。到1983年底,98%左右的农户都实行了包干到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7%左右,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历程5:“新土改”允许土地流转

改革开发30年后,2008年10月1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土地政策

从改革开放到至今、相关的土地政策有哪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创新变革—稳固调整—动态稳定—全面深化”4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 (1978—1992年) :创新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改革开放之前, 农村实行的以人民公社为载体的“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 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为国家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随着国家初步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和原始工业积累的完成, 这种土地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主要表现为“政社合一”体制下, 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和“一平二调”, 逾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为改善这种局面, 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试行) 》, 首次从法律制度层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做出了认定。

二、第二阶段 (1993—2007年) :稳固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 国家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针,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掀起了新浪潮。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城市化的推进, 部分农户开始出现兼业化和非农化行为,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加快, 农地利用率开始下降。同时, 另一部分农户逐渐建立起规模经营意识, 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涌现, 由此催生出了土地流转需求。

为适应农地市场化经营需求并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11月5日发布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倡在稳固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 实行“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 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三、第三阶段 (2008—2013年) :动态稳定——土地确权下的还权赋能

2008年10月9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 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

一直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5年内完成全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这一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均放在土地确权上。

“土地确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 为适应农村土地市场资源要素的规范化流动需求, 由国家层面开展的以农地产权清晰化处置为主要目的实质性措施, 成为当时解决农村人地矛盾和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

四、第四阶段 (2013年至今) :全面深化——“新土改”

2013年, 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 强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放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上。

随后,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专门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题阐述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包括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和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同年1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将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

2015年, 中央进一步提出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即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 (多被统称为“三块地”改革)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专门对宅基地制度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 开始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可以发现, 以农地“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等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已经悄然拉开,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崭新时期。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一、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还权于农”到“新土改”的“三权分置”, 从土地流转到建立农村土地市场的探索, 农地产权结构逐渐由两权分化到三权, 土地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土地的功能得以充分拓展和诠释, 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要素的流通效率,

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流通创造了更多的溢出价值, 对农业农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更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又如,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全面而深入地实施, 为农村土地的多元化经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极大地满足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 无论是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 还是土地功能与价值的显化, 最终都是为了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矛盾。

可以认为, 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 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

因此,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矛盾为目标导向, 以农村人地配置关系调整和土地功能发挥为依据, 充分释放土地权益与效能, 最大限度实现“还权于民、还权于农”。

此外, 未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当立足中国“三农问题”长期性的基本国情, 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地位, 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

虽然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弊端显现, 但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改变,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仍将延续。

我们既要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确保农户的权益不受损失, 又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创新, 进一步激活并释放土地权能, 发挥好土地效能, 提升农村发展动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近40年来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综述

最近的一次土改是在什么时候,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近的一次土改是在什么时候,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明白您的题目里【最近】是啥意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949)之前,祖国南北大地有不少城市乡村就已经陆续解放了。

例如,石家庄就是在1947年冬解放的。随之就是【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因为石家庄是“敌我双方”交错占据的时间很长的,所以土改工作进行起来有许多细致问题,不是“大呼隆”。

口号就是一句【耕者有其田】。就是说“农民必须要有自己的土地”。在处理的过程中,基本上按照“家庭出身”来区分需要给不给土地,给多少。这也就是人们说的“阶级划分”。

四大类:地主,富农,中农,贫农。

地主又分大地主,恶霸地主,小地主,土财主,地主兼小业主,对革命有贡献的地主,等等。这里的绝大部分,都要土地被全部没收归公,重新分配。地主本人有的就被“扫地出门”,大部分只留下了和农民相同的土地与房屋。车马犁耧大型农具牲畜都没收。

富农也有区分。因为,他们的土地财产等等也有着他们的一些劳动。绝大部分的财富是剥削租地的农民得到的。给他们留的土地就多一些。

中农又分上中农,中农,下中农等。他们多是自给自足。土地也就不增不减。

贫农又分贫农,赤贫,雇农,佃农,贫雇农等。他们绝大多数都可以得到能够维持生活的一定量的土地。并且发给《土地证》。

总之,贫下中农是我们土改工作组依靠的主力。在土改过程中,经常受到反对势力,反动势力,敌特势力的种种抵抗和阻挠。可以试想一下,大地主富农的上百亩,数十顷地(1顷=100亩)在几天之内被贫下中农“白白”分掉了,能甘心么?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也正是“被逼无奈,拿起枪杆子打天下”想要的结果。

啊呀,一说起来就收不住了。您自己可以看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著)。

个体单干不如集体力量大。于是在1956年出现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土地都入股到社里。一起干活,年底分粮分红。规模还是小,在1958年就出现了《人民公社》。

规模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农民都叫“社员”。因为人心不齐,干劲上不来,磨洋工,不出效率。1976年前后,人民公社解散。小平同志提出“不吃大锅饭”。

以上,大约就是你想问的“土改”与其时间和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退休养老金最新消息(退休养老金最新消息公布)
下一篇 权利的意思(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新土改(新土改政策2020)

08年的土改主要内容是什么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闭幕,新土改的信号已经准确无误的向全社会释放出来,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争论。基层干部认为新土改要先做好三个基础工作。一是...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