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司法 >>

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器2022)

2022-11-20 法律资讯 司法

十三个个税计算器

十三个个税计算器

个税计算器,又名“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根据收入类型、金额等,计算每笔交易应缴纳税款与税后收入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十三个个税计算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十三个月的工资跟正常工资一样按照区间范围缴纳对应的所得税即可。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2011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案。这一算法明确规定了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原则。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两种计算方法。

(1)月薪超过3500的(不含保险),所得年终奖÷12,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到对应税率,然后直接套入年终奖的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例如,张先生年终奖金是24000元,而且当月工资为3600元。我们先算税率24000÷12=2000元,那么对应税率表应该是10%的税率和105的速算扣除数。

按照公式,应纳税额为:24000 ×10%-105=2295元

(2)月薪不足3500的(不含保险),则先从年终奖中拿出一部分钱,将当月工资补足3500元后,然后将剩余的年终奖金额套入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例如,小白今年第一年工作,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为3040元,年终奖为1万元,那么小白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呢?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首先从年终奖中减去一部分补足3500元标准:3500-3040=460元。

然后扣除这460元,剩余年终奖金额计税:10000-460=9540元。

然后将9540元除以12得出795元,对应的税率为3%,那么年终奖扣税额为9540×3%-0=286.2元。

小白应缴纳年终奖个税286元。

第13个月工资的缴纳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629号)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单位在实行双薪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位为其雇员多发放一个月工资)后,个人因此取得的双薪,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上述双薪所得原则上不再扣除费用,应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纳税。

上述例子中,该会计师事务所在计算“第13个月工资”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时,基本是按照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来执行的。但事务所的员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第13个月工资”应认定为奖金,应按此数额除以12后确定税率来征税,他们的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文件。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的定义,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从“第13个月工资”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定义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界定的。比如,有些企业在年终只有发13个月工资的规定,没有年终奖;有些企业是在年终考核后发年终奖,没有发13个月工资的规定;还有些企业既在年终对个人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根据考核情况发年终奖。因此,“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奖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是不同企业的不同做法。

国税发〔2005〕9号文下发后,规定该文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该规定不一致的,按此规定执行。同时该文件还明确了国税发〔1996〕206号、国税发〔1996〕107号文废止执行。虽然国税发〔2005〕9号文没有明确废止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但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中关于“第13个月工资”征税的相关规定如何与国税发〔2005〕9号文衔接是我们重点关心的问题。

国税发〔2005〕9号文第五条规定,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从性质上讲,企业发放的除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工资外,其他形式的报酬都属于奖金性质。因此,“第13个月工资”也应该属于一种奖金形式。

在确定了这一点后,我们来看看在国税发〔2005〕9号文下,“第13个月工资”该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如果企业在年底只发放“第13个月工资”不发放其他性质的一次性奖金:“第13个月工资”应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的规定,将“第13个月工资”除以12,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如果企业在年底既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发放一次性奖金: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第三条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方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同时结合第五条的规定,我们认为,对于企业既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发放一次性奖金,由于对“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关系,法律上也没有明确定义,企业可以在“第13个月工资”和全年一次性奖金中任选一个,按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的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不能选择对“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都按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的方法来计算。如果选择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第13个月工资”就必须和当月发放的工资薪金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选择将“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计算,则年终一次性奖金就必须和当月发放的工资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某企业与A员工签订用人合同时规定,每月除支付A员工工资3000元外,公司会在年底根据经营情况,给每位员工发放第13个月工资。除此之外,公司会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对被评选为“优秀员工”的个人,派发1万元的年终奖。

(1)选择年终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

10000÷12=833(元),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

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10000×10%-25=975(元);第13个月工资应纳税额:(3000+3000-1600)×15%-125=535(元);合计应纳税额:975+535=1510(元)。

(2)选择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

3000÷12=250(元),税率5%;

第13个月工资应纳税额:3000×5%=150(元);

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3000+10000-1600)×20%-375=1905(元);

合计应纳税额:150+1905=2055(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选择将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比较划算。当然,“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数额和企业的薪酬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对既发年终奖又发“第13个月工资”的企业来说,如果“第13个月工资”数额大于一次性奖金的,选择“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比较划算,反之则应选择年终一次性奖金。

;

一次性计税如何计算器

根据《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规定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和上述第三条的附表一致),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50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应设为48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原来是3500,2018年10月1日起标准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2022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计算器

举个栗子:

A公司小明,2021年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免征额等后,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年终奖3万元。

对小明来说,两种计税方式下,年终奖选择单独申报更有利,到手的年终奖多了5100元。

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单独申报。

会计帮官微

年终奖申报

1、当年收入(含年终奖)减去6万及三险一金、附加扣除等后应纳税所得额≤0

年终奖选择并入综合所得更节税。

2、当年收入(含年终奖)减去6万及三险一金、附加扣除等后应纳税所得额≤36000

年终奖选择两种方式都可以。

3、当年收入(含年终奖)减去6万及三险一金、附加扣除等后应纳税所得额>36000

当含年终奖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大于36000时,由于年终奖单独申报存在雷区等原因,为使税负最低,可在年终奖和工资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年终奖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申报。

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器2022)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好用的个税计算器有哪些?

只从新个税法实施以来,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究竟每月可以多拿多少钱? 2019 年 1 月个税改革之后,居民纳税起征点从 3500 元提高到了 5000 元,还可以享受六项专享附加扣除,也就是说员工到手的工资会更多了。 2019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哪个好用?听听有经验的HR说大家不妨可以使用i人事 2019 新版 5000 元新个税计算器来算算到手工资。

2019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哪个好用?通过使用i人事 5000 元新个税计算器,只需输入必要信息,如纳税期数、税前工资、保险、附加扣除等信息,一键点击,即可生成最终实发薪资,方便、准确、快捷。

对于HR来说,公司员工专项扣除、工资构成情形多样,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HR们在讨论如何算薪、如何报税,与以往相比,新税改革后,HR主要调整的工作要点在于:

1、工资系统配置

对于曾经为手动处理薪资的企业,则内部需要重新考虑算税方法,调整逻辑。在算薪情形日渐复杂的情况下,HR不妨使用i人事新税算薪软件,仅通过一个平台即可实现复杂薪资计算、电子工资条、累计税率报表、员工个税申报等所有薪税流程。

①3 步搭建算薪体系, 20 秒完成千人薪资计算

拥有适用于千家企业的薪资方案模板,HR可自定义算薪架构,计税方式、个税表,也可按需套用内置模板;

② 各类数据自动关联薪资计算,降低算薪时间99%

异动信息、日常考勤数据、附加抵扣额度自动关联“薪税处理”,免除信息的重复输入与繁复计算困扰;

③ 支持六项抵扣模板导入,算薪更便捷

抵扣明细直接关联薪资计算,薪资结果一键生成,保证薪资计算准确性;

④ 各类薪税报表一键生成,轻松实现一键个税申报

数据信息多维度统计分析,自动生成薪资报表、新税累计报表、工资单等,自动匹配国税系统,Excel一键导出,HR无需另行编辑,即可实现一键报税;

大量收集、整理、核实工作

专项附加扣除的实施,涉及到大量的专项扣除资料,个税要求代扣缴人有核实义务,但现实是,企业除了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实际上却无法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撇开真实性的核实,留下完整性的校验,却也会花费HR较长时间,对于任何一个员工,其提供的资料都是动态的(大部分是按月的),除了首次提供,还会存在资料的更正、更新、增加和减少,所以说,系统化软件化是对六项附加扣除的统计最完整的解决方案。

2019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哪个好用?通过使用i人事,HR只需按月于国税系统下载员工递交的抵扣表单,无需任何调整,即可直接上传至i人事算薪软件中,且所有数据均自动关联薪资计算,免除大量收集、整理、核实工作。

必要的员工沟通和咨询

对于新税改革第一次实行,问题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员工对于到手工资,尤其是专项附加扣除的疑问,压力势必会转嫁在HR身上。而i人事系统自带的电子工资条进行全员电子工资条群发,其表头不仅包含常规工资明细,更包含专项抵扣明细,员工于短信、微信、邮箱多渠道接收,第一时间了解工资详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民法典绘画或手抄报,民法典与小学生相关的条例?
下一篇 拘留期限(拘留多少天)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器2022)

十三个个税计算器 十三个个税计算器 个税计算器,又名“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根据收入类型、金额等,计算每笔交易应缴纳税款与税后收入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十三个个税...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