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件 >>

什么是诽谤罪(什么是诽谤罪?)

2022-11-18 六尺法务 案件

什么是诽谤?什么情况构成诽谤罪?

什么是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等,或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构成诽谤的条件有三点:

一、捏造不存在的事实;

二、将捏造的事实散布出去;

三、该行为已经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等,或侵害了他人的人格、名誉。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通过人们通过互联网的交流或信息获取也越来越频繁,互联网上的诽谤行为也急剧增加,通过微信群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通过抖音发布恶意造谣的短视频等等行为屡见不鲜。然而,这些行为都可能构成诽谤,诽谤不但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甚至需要承担行政、刑事责任。

例如,2017年12月15日,王某某发布微博内容 “#吴** 吴**疑似毒瘾发作神情懈怠精神恍惚”,并配以经过音效处理的吴**参加活动视频,微博发布后累积阅读量1688次。王某某和新浪微博因此被吴**告上法庭,起诉要求新浪微博删除相关侵权微博,王某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及维权合理支出55万元。法院认为涉嫌“吸毒”的消极评价对娱乐明星而言,无疑会严重降低其社会评价和商业价值,超出其作为公众人物应当克制、容忍的限度。据此,认定王某某的微博发布行为构成侵权。判决王某某书面致歉、刊登致歉,并赔偿各项损失3万元。

诽谤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诽谤在民事法律规定中属于一种侵权行为。如果诽谤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等,则可能引发诉讼风险。一旦被人起诉,则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在法院的判决书中,最常见的判决结果是判决赔礼道歉(书面、登报等方式)、赔偿经济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治安处罚:

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了承担民事责任之外,还可能会被治安处罚。根据《治安处罚法》规定,诽谤他人的,最高可以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

刑事责任:(诽谤内容浏览5000次或转发500次即构成本罪)

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诽谤罪。目前,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很多网友会在互联网捏造并传播明星的绯闻;亦或者在互联网上其他人的一些信息,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根据《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在互联网上发布诽谤他人的信息,浏览、点击次数达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的,就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例如,广东的李某因与邻居存在宅基地纠纷,录制了一段视频发布到微信群里。在视频中,李某捏造了邻居是村霸、侵占土地、在村中作恶等事实。其后,该视频在微信群中被多人浏览并被大量转发,总共浏览量约80多万次,被转发1000多次。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无视国家法律,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其行为已经构成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除此之外,如诽谤行为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或是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同样构成诽谤罪。

什么是诽谤罪(什么是诽谤罪?)

什么是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情节严重一般指行为人动机卑鄙,行为恶劣、影响很坏,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形。

什么叫做诽谤

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情节严重一般指行为人动机卑鄙,行为恶劣、影响很坏,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形。

什么是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情节严重一般指行为人动机卑鄙,行为恶劣、影响很坏,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形。

什么叫诽谤罪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1、诽谤罪客体要件

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诽谤罪客观要件

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诽谤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3、诽谤罪主体要件

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诽谤罪。

4、诽谤罪主观要件

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新农村规划(长丰县罗塘乡花塘村新农村规划)
下一篇 蚌埠在线(蚌埠在线咨询妇科医院是哪家好)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什么是诽谤罪(什么是诽谤罪?)

什么是诽谤?什么情况构成诽谤罪? 什么是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等,或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构成诽谤的条件有三点:...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