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民法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民法典的法律效力?
民法典的法律效力?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民法典》集合了物权、人格权、合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容十分全面,体系也非常完整。那么,《民法典》的效力范围有哪些?
一、民法典的效力范围有哪些
《民法典》的效力范围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所有民事活动,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并且效力及于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般认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分为六个: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一是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权的对立物,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二是自愿原则。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
三是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则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
四是诚实守信原则。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如果说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那么诚实信用应是题中之义。
五是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序包括政治的公序和经济的公序。政治的公序主要是保护国家和家庭的公共秩序。经济的公序包括指导的公序和保护的公序。良俗,即善良风俗,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般道德或基本伦理要求。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六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权利人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依法正确行使,不得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或超越权利应有的限度,以至于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的行使不是绝对自由的,应当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社会公德等必要的约束和限制,从而协调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维持社会正常生活的秩序。
《民法典》的出台对于我国的立法进程而言可谓是意义重大,并且,民事法律关系与我们的生活也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我们在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民事法律行为。
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学好用好民法典?
民法典关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例子,可以关注一下各种法制报道,关注一下指导案例。
民法典对我们老百姓有啥影响?跟其他分类明确的法律差异很大?
不出意外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就要在最近的两会上通过了。
毫不夸张的讲,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权利,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比较关注民法典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民法典?
那么,大家热议的民法典究竟是什么?
首先,法典是同一门类的各种法规经过整理、汇编后,形成的系统性法律。而民法典被称为“民权保护之母”,主要在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是保障人民私权的基本法。
民法典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称为“社会生活保科全书”。之所以有这个称号,是因为这部法律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家庭婚姻、邻里纠纷等,都能从中找到依据。
这部民法典,现在是草案,一共分为7编,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总共84章、1260条,10万多字。
如果审议通过的话,它不但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也是至今为止中国体量最庞大的法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历时66年
当然,编纂一部属于自己国家的民法典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我国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起草,但都因为时机不成熟而一再搁置。第五次是2014年提出的,2015年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今年两会审议进入最后阶段。
据了解,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在民法典(草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明确胎儿权利保护、住宅70年后自动续期、离婚冷静期、虚拟财产继承权等方面,都是近年来社会上讨论较多的话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可见,民法典的出发点就是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解决现实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
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不仅仅是权利的宣言,更是民事活动的基本遵循和依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国际上,除了中国之外,法国、德国、丹麦、希腊、瑞士等国家也有民法典。而不同时期成立的民法典,一定程度上具有时代特征。例如比较出名的《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又被称为《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被称为是19世纪风车水墨的代表,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民法典》是20世纪工业社会的民法典。
而中国的民法典,则更能体现出21世纪互联网时代和高科技时代的特征。
可见,民法典不仅对个人,对一个国家而言,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
民法和美好生活有什么关系?
民法是约定和维护、保护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民法典对我们的意义?
首先,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其次,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再者,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最后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